IQVIA上工一個月左右的小記錄與心得

發布日期:2023/02/18

前言

從今年的1/16開始在IQVIA on boarding到現在,差不多剛好是1個月左右。

雖然中間經過了整整10天的過年,然後即將又要迎來228連假,我有時候不免俗會有點覺得,公司應該要讓我在3月的時候上班會比較賺啊XDDD。

這一個月說長不長說短不短,但是收穫很多,而且其實跟我以往所認知的工作環境還有型態差很多,因此就想說寫一篇文章稍微分享一下這一個月的小心得。

也提供給有志想要應徵IQVIA的人參考。

來自世界各地友善的同事們

IQVIA是一間很大的外商公司,所以同事基本上來說都是來自世界各地。

以我自己待的SAS programmer team裡面,基本上來說目前也只有我一個是台灣人。

也因此開會的時候當然都是使用英文來開會,寫E-mail或是各種聯繫想當然也是。

所以工作的時候其實可以跟世界上不同的人一起,其實會有一種很有趣的感覺,可以看到不同國家的人感興趣的事情、做事情的風格,以及文化差異。

我自己非常喜歡這樣認識不同國家不同地方的朋友的感覺。

可以讓整個視野非常開闊,對於想要增廣見聞的人來說,我覺得是很不錯的地方。

而雖然說我的Team只有我一個是台灣人,但其他的Team其實也都還是有台灣人在的,所以真的有遇到什麼問題的話,也是很輕易的找到人幫忙。

而如果是關於Team裡面或是SAS的事情,其實Team member也都可以很快可以找到人來問,這其實完全不用擔心。

不過因為是來自世界各地的關係,因此會有時差的問題而造成同事之間上班的時間並不相同。

但其實不太需要擔心會需要自己去轉換時差,因為公司使用的系統都會自動在約Meeting的時候把時間轉換好,讓雙方都可以順利地對上自己這邊的時間去開會。

而且系統上也會標明每一位同時所在的地區跟自己的時差是多少,這一點我自己是覺得非常方便的。

截然不同的上班型態

全遠端的工作型態

因為我自己的Team member都在國外的關係,所以基本上我的工作就是全部Work from home,甚至只要我有帶著電腦在身上可以隨時辦公。

我完全可以不用進公司都可以待在家裡,甚至如果我今天家裏辦公待膩了想要出個門換個地方工作,也是完全沒有問題。

可是因為電腦裡面有一定機密資料的關係,所以我還是會盡量少在那種需要離開座位,而且人很多的工作場合就是了。

以我自己來說,因為我目前有兩個創業,而且各自都會有工作室。

雖然大多數的時間都是在家裡,但我偶而也會去線上課程的工作室,也會去密室逃脫的工作室裡面辦公。

這樣的狀況其實滿愜意的,我不需要一直被綁在公司裡面。

而且如果是全部work from home的話,基本上我就可以把每天通勤的時間還有費用都省下來,也因為我自己其實只要一出門就會想要吃飯,但是不出門就會很懶得三餐都吃。

因此開始上班到現在的這一個月裡面,其實我省了滿多的餐費還有通勤的費用,就一個上班族的開銷來說我自己覺得真的棒到不行。

計算時數的上班狀態

前面有提到過,因為同事是來自於世界各地的關係,想當然耳是一定會有時差的。

而一旦有時差的話,上班時間就是絕對不可能像是一般的工作一樣朝九晚五,因此在IQVIA的工作中是不需要打卡的,而是計算時數的方式。

以我自己契約上的工作時數是每個禮拜40小時,所以我只要每天做8小時,而至於這個8小時是分布在我一天的哪些時間,這是可以自己決定的。

像我自己都會在星期天的時候去評估一下我這個禮拜有哪幾天要開會,哪幾天要上課,然後我剩下來的時數大概是多少跟可以怎麼分配。

因為要搭配Team member工作時差,所以我早上的時候會先盡量做一些我自己創業的事情或是運動,公司的事情就會留在下午到晚上。

這樣做的話,剛好可以跟Team member的時間有重疊到,也可以讓不只是台灣的人、國外的人也都可以找到我,討論事情比較方便。

而且這種不需要綁定某一個時間點一定要待在公司的工作型態,其實很適合一邊有斜槓副業的人。

像我自己很常會有一些零碎的小事情需要做,如果一直被綁在公司的話就會非常不方便,但是這種安排時數的上班,我甚至可以出去銀行弄個東西一個小時後再回來。

只要不要卡到開會跟要上課的時間,甚至是案子的進度,我覺得就沒什麼問題了。

讓生活多了很多彈性,我覺得超棒的。

而這種計算時數的工作模式,我後來也把他學起來以後,變成我自己安排每一項工作跟生活時間管理的概念。

做成了一張我自己的notion表單,去控管我每一件事情預計一個禮拜要花的時間,還有檢視一下執行的時數等等。

避免我在同一件事情上面都花太多時間沒有效率,而忽略了其他可能需要做或是要平衡生活的事情。

such like 運動或是自我進修的部分,我之前就很常因為創業的事情而忽略了還需要運動跟自我進修。

目前為止在使用的Notion時間管理表

改成這種方法以後,我自己做每一件事情的效率提高很多,也能盡量在一個禮拜裡面兼顧到所有想做跟必須要做的事情。

這應該算是目前進到IQVIA工作裡面最大的影響XDDD。

極度仰賴自律

這應該算是我覺得在一般工作地方跟IQVIA最大的差異了,又或者說是外商公司跟台灣公司的差異點。

當然也不全然所有的外商跟台灣公司都是這樣的形態,我這邊只是為了說明簡單做個區分而已。

以往我都會認為,在公司上班就必須要整個上班時間都待在公司,然後你做什麼事情都需要回報你的上級,你的上級也會時時監控你是不是在打混摸魚。

但在這邊是完全不相同的,我自從on boarding以來,其實我沒有跟我的Line manager有太多的接觸,可以說幾乎沒有人在管我工作上到底在做些什麼事情。

我可以充分感受到大家真的都超忙的,根本沒有任何人會有空去帶領你跟照顧你。

我只有拿到一個文件,是公司幫我安排好我這段時間必須要接受的訓練還有課程的List,然後我就安排我自己的時間去聽課、受訓。

這跟我以往受到的待遇是完全不同的。

以往我都是被問說「這個做好沒?」「那個看好沒?」「怎麼看這麼慢?」。

第一次被野放成這樣,我其實覺得非常不習慣,甚至我直接問過我的前輩朋朋D:「這樣他怎麼知道我的能力到底有沒有fit可以直接assign案子的要求?」

「等你真的接了案子的時候就能看出來了。」我朋朋D如是說道。

但我自己很喜歡這種狀態,我目前on board到現在約莫1個月左右,我的興趣就是針對每一個聽課程的平台開始消光所有他開給我的List。

其實看了一下大概有快消掉50%左右的課程了。

而因為我自己完全是這個領域的小白,所以我也額外在Linkedin、coursera或是國內的線上課程找了很多預備要放在清單裡面去看的課程。

SAS證照的考試也一邊如火如荼的研究要怎麼準備中。

因為我現在還是在Training期間,我也希望可以趕快真的進入狀況,因此我自己倒是幫自己安排很多公司沒有安排的學習進度跟計劃。

所以這邊其實很仰賴自律,必須要想辦法自己努力自己進步去跟上大家的腳步,而不能只有等著人來帶你跟給你東西學。

如果就這麼不急不忙地想要等人家來帶你,那我覺得可能就會這麼向下沉淪了吧。

就像我認識的一個朋友說過的話:「自律是魔鬼。」

高度的自由就是代表要有很好的自律,這裡真的是一個非常仰賴自律的地方。

超級完善的訓練機制

前面雖然說,有很多東西都需要自己去加強跟學習,但是其實公司的學習資源是非常多的。

有很多的線上課程可以看,也有很多紙本的資料等等,甚至也有Linkedin的課程都是有提供的。

可以說是,如果你想要把這個東西當成一個學位來拿也是完全不成問題。

而且不只有網路的影片這類型,還有一些像是討論課、或是有真人授課的線上課程,目前為止我上到現在真的覺得整套的訓練機制非常完善。

當然也不需要去擔心不知道自己要學什麼怎麼辦,因為其實在一開始on board的時候每個人都會有一個專屬於自己position的學習計畫,只要照著那個計劃去開技能樹跟知識樹就可以了。

而隨著一邊學習的過程,就會越來越了解整個產業在做什麼還有自己的定位。

慢慢地就可以幫自己安排需要去學習的課程。

而且許多的課程都會有搭配回家作業、課後小考等等去檢驗自己學得好不好,只能說就連補習班老師的我都會覺得這個學習體系超讚的!

同事們彼此之間都很照顧

這點應該是讓我覺得最不習慣的事情了。

在之前的工作,我都是一個會被要求「一定要自己處理完所有事情」的人,如果真的不會的話就是自己去學,也不被允許說出「我不會」這句話。

但是換到這個新領域以後,老實說什麼事情聽起來都完全沒聽過,還沒有on board以前想到就一整個非常恐慌,甚至到了一個不知道要從哪邊找資料、不知道要找什麼東西來看來學、甚至不知道要問誰。

「你有不會就問,有什麼問題隨時說我隨時回答,任何問題都可以。」來自於不管是同個Team的同事、Line manager,或是台灣不同Team的同事們,都講過這樣的話。

在之前補習班的工作中,我沒有說不懂跟不會的資格,如果不會或是不懂的話那這件事情就真的沒有人可以去做了,所以就算再辛苦也要自己想辦法處理好。

甚至如果說「我不會」的話,還有可能會被別人白眼,或是丟一句:「如果你不會的話那要怎麼辦?我們也沒有人會啊!」這類型的說法。

這是我在這邊感受到滿滿的安全感。

雖然前面說大家都很忙沒有空監控你有沒有在好好學習,但如果你一旦有疑問的時候,只要提出來一定會有人願意回答跟幫助你。

我大概每隔3-4天就會收到一句來自不同地方的:「一切都還好嗎?」我都有點感動。

我也有被安排一個禮拜一次跟Line manager的one one meeting,然後台灣地區也有一個Buddy一個禮拜一次的教學,Team裡面還有一個也很照顧我的member。

還有一位從研究所開始就這麼一路照顧我到IQVIA的朋朋D。

雖然說整個Team的人們都在國外,但其實我自己覺得這真的沒有差XD,同事們之間的關懷一點都沒有少的感覺。

而且我最近還在朋友D下班的時候,纏著他幫我補習整個案子進行的流程,大家真的都好讚5555。

英文聽力跟口說變超好

因為法科所整整念了四年,所以英文其實也退化得差不多了,真的要說的話可能就只剩下高中的4500單字或是更少。

在on board之前英文聽力跟口說更是慘不忍睹,只要有點口音的真的就完全無法,說的部分也是根本無法表達想要講什麼。

更不要說是寫英文的E-mail了。

那時候就很擔心覺得是不是應該要去上個線上的會話課來加強一下英文,但是我的朋朋都說:「真的不用,你久了就會發現你有一天會聽懂。」

雖然才剛on board一個月,但其實我也真的感受到這件事情。

一個是來自於Team meeting的時候,原本我的面試官後來就成為了我的Line manager。

我記得在面試的時候我完全聽不懂蘇格蘭的口音,然後覺得非常緊張。

直到我聽了同一個Team的印度口音時,我才驚覺到口音這個事情真是一山還有一山高啊(??,而且不知道為什麼我居然已經可以聽懂泰半Line manager的蘇格蘭口音了。

然後到昨天,我要去能墨的工作室時路上遇到來台灣旅遊的印度人,正在便利商店裡面詢問悠遊卡的事情。

我就很自然的跟他們解釋怎麼使用悠遊卡,要去哪邊儲值,才突然又驚覺到原來我也可以聽懂泰半的印度口音了。

而且口說的部分已經可以算是滿流利的對話了。

雖然我自己還是有幫自己安排關於文法的部分、單字的進度還有閱讀聽力的訓練,但是在這些事情都還沒有進行以前就感覺到成效,老實說我自己都滿驚訝的。

果然要讓語文能力變好,就把自己丟到那個環境就OK了呢!

人都是會在高壓的環境下好好進步著呢!

很難真的有下班跟放假

說了這麼多聽起來真的很誘人的條件,我接著想來說一下一個不是所有人都可以接受的這件事情。

IQVIA的上班跟下班的界線是非常模糊的,當然,時間自由彈性的另一個反面就是沒有辦法真正的朝九晚五。

一方面是因為同事都來自世界各地,另一方面則是因為每一個案子都有它固定的時間。

先說前面的原因,因為彼此有時差的緣故,所以如果要協調開會或是training上課的時間,當然就不可能一定會落在台灣正常的上班時間。

以我自己來說,像我1/16 on board是在過年前,我有一些課在過年的時候有開課,那我還是會需要打開公司電腦上課。

事實上我在過年期間我也有收信跟看一些公司的線上課程。

畢竟台灣期間正在過年,其他國家可沒有休息啊!

後面的原因,則是如果案子的時限在即,那肯定不能直接說「現在是我的放假時間欸」然後就一走了之。

雖然是這樣說,但其實同事們在約meeting的時候會盡量挑讓大家都是OK的時間,有一些training的課程其實也都是可以看回放的,所以也不太需要太擔心。

只是我曉得滿多人沒有辦法接受這個情況,畢竟很多人會覺得工作就是工作、休息就是休息。

但這個情況對於我來說是很習以為常的事情,我一直以來都是處於一個早上起床就開始工作可以一路到睡前。

我只要透過轉換不同的工作內容就能夠休息了,所以即便是晚上突然要有一個會、討論或是諮詢,對於我來說也只是放下手邊的另外一個工作來處理。

它們對於我來說都是工作,而轉換就是休息,我其實滿喜歡這樣子的不同領域工作內容穿插。

別人覺得可能是最大缺點的事情,對於我來說完全不成問題。

如果會很介意這個情況的朋友,真的要務必想清楚。

結語

從on board至今剛好快滿一個月,我目前覺得IQVIA的工作型態非常適合我的生活狀態,即便是大家覺得沒有上下班跟放假的缺點,在我眼中仍然是完全貼合我的生活作息。

工作時間彈性、學習資源豐富、同事們和主管都很照顧,甚至可以完全不需要通勤省去很多不必要時間的浪費,對於我來說完全是極為理想的工作狀態。

而在學習的過程中,我對於SAS programmer這個工作需要的能力,還有工作內容也越來越了解。

也充分感受到這個工作想要關心且處理的問題,也是我很擅長、感興趣並且下過苦工的事情。

因此如果真的要說這份工作是「命定」的工作,老實說我覺得一點都不會誇張。

並且,只要帶著電腦就可以做事情這個特質,讓我甚至可以在其他創業的工作室裡面待命監工,真的是方便到不行。

我自己也在調整那個「盡量不要麻煩別人」的心態,有問題就去問就去請教,然後一定要把他學會學起來。

總之,IQVIA上工一個月的小心得分享給大家,Real World Solution真的滿缺人的,歡迎有興趣的人可以來投投履歷喔!

非常感謝您閱讀我的文章!您的支持和鼓勵是我不斷創作的動力。如果我的文章為您帶來了一些啟發或幫助,希望您可以透過以上贊助連結來支持我,讓我能夠繼續分享更多有價值的內容。不管金額大小,我都非常感激。謝謝您的支持和陪伴,期待和您繼續分享更多美好或實用的故事和經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