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寫好中文英文履歷

發布日期:2023/01/22

前言

最近運氣還算不錯,在朋友的介紹跟內推之下我又重新走回公衛的老本行,但比較不相同的是,我待在了CRO公司的Real world team。

所以幾乎是結合了公衛本來的SAS programmer的能力、法律的背景知識等各種以往跨領域所學到的所有知識們。

On board的這幾天,我發現我相當喜歡這份工作,也覺得自己除了本來的能力和特質有受到賞識外,運氣和朋友的內推也是一大主因。

關於整個面試的過程,可以參照筆者另一篇文章所記錄如下:

堪稱奇幻旅程的IQVIA的SAS programmer面試和錄取經驗分享

因為是應徵SAS programmer的緣故,所以會經過一關SAS的考試,但是在第一關還是會有一個正常的基本面試流程。

但就像上面那篇內文所說,我的第一關基本面試流程其實非常快就結束了,而且老實說對方並沒有問太多的問題。

絕大多數的時間都是在解釋SAS programmer跟Biostatistic之間的差異。

我事後有問現在變成了公司好夥伴的朋,為什麼第一關會這麼順利。

「因為你的履歷寫得真的很不錯,很多問題在履歷裡面都有回答到了。」這是朋朋給我的答案。

我想了一想,確實我自己在寫履歷的時候也花了不少工夫查了很多資料,正逢現在是過年,年後會有一波離職跟轉職潮。

那我就趁著這個機會,來把我當時履歷撰寫的技巧打成一篇文章,提供給有需要的人參考好了。

為了方便大家可以對照我以下文章的內容,我將我目前仍然使用於各種投遞工作的履歷,把私人資料隱去過後的版本先提供給大家對照著看,後續的解說會比較清楚。

中文履歷

英文履歷

你說,把履歷放上來可能會透漏我的個人資訊,大家就會知道「若芽」是誰?

我沒有要藏啦,其實透過這個網站的ABOUT頁面的資訊就已經可以拼湊出來我現實生活中是誰惹。

若芽這個名稱其實就跟我在公司裡面的Tina一樣,對我來說都只是一個藝名而已。

履歷的內容只是呈現出來更多我自己學習過程和職涯規劃,我自己覺得沒有什麼事情是不可以分享的就是。

開始寫履歷以前的準備

寫履歷這件事情並不是馬上打開電腦的軟體就開始,在真正開始進行寫履歷這件事情以前,必須要先把需要的資訊準備好,後面才會比較順利。

下面所說的這些內容,可以當成是你在寫履歷之前的Checklist,一一確認是不是都準備好了喔!

好的職涯規劃與學習歷程

這件事情其實是把一份履歷寫好的最大關鍵。

其實就是你對於你人生這樣一路走來所就讀的科系、專精的領域、考的證照、畢業之後找的每一份工作對於你的人生的意義、職涯上面的發展脈絡是什麼,你是否了解。

你到底知不知道你喜歡什麼、想要什麼、擅長什麼?

因為一份好的履歷,其實最終的目的就是要讓看的人知道你的人生軌跡、你可能會具有的專業與特質。

如果你自己的人生選擇上面,你也不清楚你自己唸的科系是不是你喜歡的,你考得證照是不是對你來說是有意義的,你的每一份工作都是隨便找的也沒有好的規劃。

甚至你畢業以後所從事的每一份工作,對於你來說都沒有從中學到什麼。

那我真的只能很遺憾地跟你說,你的履歷其實很難寫到會讓人眼睛一亮,充其量不過就是排版這種形式上的堆疊而已。

所以如果你在寫履歷之前,你就發現自己已經有這個問題了,我會很建議你可以重新思考一下「工作」對於你的意義是什麼、你的人生想要什麼、截目前為止你學到了什麼。

除了可以自己思考以外,也可以找找目前有在職場上面的朋友稍微幫你釐清一下這個問題喔!

相信你會收穫很多的: )。

關於你自己的資料們

在寫履歷的時候其實會用到很多過往的資料,所以我都會建議先把這些資料準備起來,避免之後寫履歷寫到一半的時候還要臨時去申請。

會平白耽擱了很多時間,也會造成很大的累累病。

各階段的成績單

一般來說求職用的履歷只需要寫大學以上的學歷,或是最後一個學歷就可以了。

因此在各階段的成績單上會建議要取得大學、研究所或是博士班各學期的成績單,如果可以的話請一併計算好GPA和平均成績,這個部分在之後會使用到。

在確定要求職以後,我就有先去申請了大學跟研究所的各學期的中英文成績單以及個學期的排名,以備不時之需。

證照的資訊

如果本身是有取得像是民間所給予的證照,或是國家考試中的專門技術人員的證照等等,都是屬於這邊的證照。

需要特別注意準備的資訊會包含「發證單位」「證照的編號」、「發證的時間」以及「證照的有效期限」。

因為我們不可能都在履歷上面去附上證照的影本當作佐證,所以這些內容是後續公司在做查證時的依據。

這些資訊很多不只是在寫履歷的時候會使用到,同時也是在後續on board的時候可能會需要的資訊。

證照的部分因為我其實拿過滿多不同領域的證照,不管是實體正本還是電子檔的正本我都有留好,所以這個部分我只要在寫履歷時把它拿出來參考就好了。

學經歷的證明文件、概述與成就

學歷的證明文件其實就是畢業證書,畢業證書是很有可能在公司要報到的時候會要求提供影本,因此會建議可以先複印過。

而當然學歷的證明文件需要注意入學和畢業的日期時間,這個是之後可能會用到的資訊。

經歷的證明可以透過「推薦人」的制度來處理,所以這個部分其實應該是放在後面推薦人的事前準備,這個我們後面再說。

學經歷的概述和基本成就,就是要去整理一下在這段期間裡面有什麼特殊的表現、工作的內容大概會是什麼,讓看你的履歷的人能夠基本上了解你過往從事的工作內容。

如果可以的話盡量以「數字」去呈現這些成就,像如果是文字工作者的話,或許可以透過文章在網站的SEO排名,來當作佐證,會讓人更一目了然。

除了有複印學歷的影本各一份以外,我也有趁著當時在準備國家考試時,順手整理了一下每個階段的成就,像是在研究所的時候就有拿過論文獎,或是曾經有投稿過的文章連結等等,先把這個資訊蒐集起來。

推薦人的聯絡方式以及告知

前面有說過,對於工作經歷的佐證可以仰賴工作時上司的推薦。

有些公司在應徵的時候也會要求要有Reference,所以這個部分會很建議在寫履歷的時候就把他準備起來。

而基於公司HR可能會打電話或是透過E-mail的方式去連絡你的推薦人,所以事前知會過是必要的,不然會讓人覺得很困擾喔!

因為我自己的工作經驗是以研究助理為主,所以推薦人的部分我放了一位是同時身兼我的指導教授和雇主的碩士班指導老師,另一位則是我第二個碩士學位的指導老師。

另外我也有預備一位中研院研究助理時期的指導老師當作備案,不過後來沒有派上用場就是了。

領英(Linkedin)[選配]

先說一下,領英的部份我覺得如果是投本土公司的話,並不是必須的。

但如果是投外商的話,建議還是先把Linkedin的部分準備起來。

我其實本來就有使用Linkedin,但是因為後來要投的IQVIA就是個不折不扣的外商,因此我有把我自己的Linkedin重新再順過一遍,檢查一下證照的編號和有效期限等等。

其實就是把前面蒐集到的資訊Key到Linkedin上面而已。

對於Linkedin我自己的想法就會是,他是一個基本的履歷,然後可以讓我用來++一些職場上的朋友。

大多數的作品跟文章我還是放在這個網站裡面,所以頂多就是一個偶而幫個人網站洗流量的平台,其實不太常用。

後來在這一次履歷的投遞我也沒有放Linkedin的連結。

不過以下提供我自己的Linkedin給有需要的人參考。

領英連結

Portaly[選配]

這個是用在如果個人有許多作品集、個人網站或是有在經營自媒體的時候,會滿需要的一個傳送門連結。

這個平台可以建立一個個人的頁面,把所有自己曾經做過的事情,都集中到一個頁面上讓人比較好快速得到他們。

因為我自己同時有在開實況、經營IG還有Podcast,因此我有用一個Portaly來裝自己的一些合作和成果,以下提供給需要的人參考。

若芽的Portaly

如果有想要建立這樣的個人傳送門,可以直接google Portaly就可以了,他有不同的收費方案,我自己覺得,因為有個人網站,因此目前免費的方案就很夠用了。

但以一般的求職來說,除非你是有想要展現自媒體的經營成效,否則我自己是覺得Portaly是完全不需要的。

這個部分大家可以再參考看看囉!

想應徵的職位、公司等資訊

寫履歷以前最重要的事情莫過於是要了解自己要應徵的這份工作、這家公司的各種資訊。

這就像是在賣一個商品的時候,你要先了解你的客群是什麼樣子的人,你才能夠針對你的客群撰寫對應的廣告文案。

喔對了,我覺得寫履歷其實就是在賣商品,不同的是今天這個做為商品的角色的人是「你」,而你的面試者或是未來的老闆其實就是消費者。

再者就是,對於職位、公司的理解其實不只是會需要在履歷上面呈現,在後續的面試過程中這也是很有可能會被問到的問題,所以事先準備起來是絕對必要的。

我自己當時在準備IQVIA的履歷和面試的時候,我大致上有準備以下的事情跟調查,這邊提供給讀者參考。

首先是針對SAS programmer這個position,對於SAS programmer和一般生物統計分析之間的差異,大致上的薪資範圍、工作的內容和工作的型態等等,甚至是到不同家公司的SAS programmer的工作內容差異都有稍微調查一下。

而針對IQVIA這一家公司,除了了解整個臨床試驗、CRO的產業內容以外,IQVIA和其他CRO公司的差異、Real world team關注的議題、以及公司未來的遠景等等。

而托幫忙內推朋友的福,我還意外的探聽到可能會經過的面試關卡、我對到的人未來是不是就是我的Line manager、是不是外國人。

甚至也透過了朋友的闡述大概知道SAS programmer這個position在團隊內需要處理的問題,大致上精準預測了SAS考試可能會有的方向。

當然對於工作的型態(固定上下班還是彈性工時)、遠距WFH還是要進辦公室,未來可能合作的團隊的人的個性等等,我在寫履歷跟面試的時候都大致上有個底。

你說這樣的準備會太多嗎?

我覺得一點也不會喔!而且準備的越多越能幫助自己去釐清這份工作適不適合自己,也能提高自己在取得這份工作時的勝算。

也能協助自己在寫履歷的時候更能準確打到對方想要的點,並且在面試的時候展現出自己對於這份工作的熱忱和準備。

但是真的前面有些資訊,只有當有內推的朋朋存在時才有辦法可以得到。

所以如果有朋朋願意幫你內推的話,就請抱緊他的大腿吧!

喜歡的履歷排版和選擇製作履歷的軟體

如果是真的很懶得去思考履歷排版的人,我自己就很建議直接使用Canva就好。

但我自己其實是業餘的繪師,也擅長使用illustrator那個Adobe系列,加上Canva本身的模板其實滿固定的不一定合我的需求,所以就沒有使用。

不過因為履歷不需要太複雜的做圖,因此也不需要動用Procreate和illustrator,所以我最後選擇的就是PPT來做。

為什麼會選擇PPT而不是Word?因為PPT本身對於區塊的排版是比較自由的,Word有時候會受到段落的限制,很容易圖片會跑位,不是這麼自由。

所以遇到需要大幅度排版的文件,我都會選擇使用PPT為主。

而在版型的部分,其實也不需要自己從頭開始想。

有作業抄就給他抄起來就對了,所以一律建議google搜尋。

當然我自己在處理每一件不熟悉的事情是,我其實第一件事情都是先上網google看看有沒有解決方法,不會馬上就直接跟人求助,這是我自己的習慣。

只要在google上面搜尋「中文履歷範本」「英文履歷設計」這種文字的排列組合,其實就可以找到一些很不錯的樣版。

那因為履歷大多數的排版都是幾何圖形居多,因此可以使用PPT裡面的「插入」→「圖案」來組合出想要的排版就OK了,當然也不需要全部都一模一樣的排版,弄出一個有模有樣的就可以了。

google圖片搜尋「中文履歷範本」就是有這麼多的版型可以抄

重要的是,在看對應模板的時候需要去注意:「一般大家覺得OK的履歷都是怎麼寫的?每一個資訊都放在哪裡、為什麼這個模板會好看?」

履歷做久了以後基本上就會內化成是自己的東西了。

題外話,如果要使用PPT做投影片的話,可以在「設計」→「自訂」→「投影片大小」的地方,去把投影片的大小調整為A4的size就可以囉!

PPT中的投影片大小自訂視窗

挑選好版型以後,其實顏色的部分我不會完全參照我找到的履歷範本,而是會根據不同的公司還有領域而有不同的配色選擇考量。

公司規模較大的、比較偏向傳統產業的、公司文化比較保守的,我就會盡量使用灰階來呈現履歷的風格。

反之,如果公司的規模比較小,或是比較偏向新創產業的,我會使用比較鮮明的顏色,甚至是會用到大膽的撞色系當作我的履歷配色。

在掌握到以上的觀念後,接著我就會到Colorhunt裡面去挑選適合的配色,再搭配前面的履歷範本來進行調整。

對於一個完全不會配色的人來說,ColorHunt絕對是你配色的好夥伴,透過視覺化的效果讓你一目了然不同顏色配起來的感覺,同時也有搭配色號可以參考,是我各種視覺處理時第一會參考的

但是當然,我自己對於產品的視覺處理其實是非常弱勢的,所以我也不會去投相關的產業,透過這種配色來處理還勉強可行。

如果是想要投視覺藝術相關工作的,這樣子做履歷的配色處理就不太足夠了,這點要先說一下。

當然市面上也有很多的教學會說「使用與公司LOGO相同的配色」來當作履歷的配色。

這個想法其實算是可行的,但我不一定只會參考公司LOGO的配色,確切來說我會連同「辦公室的配色和感覺」我也會一併參考。

IQVIA的辦公室的樣子

當時要投IQVIA的時候,我有參考了公司LOGO的履歷是以白色跟藍色為主,但是在辦公室的上面其實未必就都是這個色系,有一些樓層是灰階而有一些樓層則是會有出現綠色。

甚至還會出現一些顏色很鮮明的家具和裝潢。

加上藍色跟白色幾乎是履歷很常被拿來使用的顏色,我自己覺得不會很抓到視線,因此最後在中文履歷的部分我選擇的是以我的生日代表色為主的「若芽色」。

生日色的部分可以參考下文

日本生日代表色

而英文履歷的部分則是用鐵灰色來適度呈現專業的感覺,進而營造兩種不同履歷的風格。

中英文履歷撰寫的共同技巧

有些人會說,英文履歷其實就是中文履歷翻成英文就對了,其實這句話可以說是對,也可以說不對。

對於我來說,中文履歷跟英文履歷想要呈現的內容其實還是有所不同,詳細度也是有差異的。

但是終歸都是基於「你自己」的人生經歷,所以有滿多共同點和注意事項。

這邊我就先把兩種不同履歷的共同撰寫技巧和注意事項先拿出來稍微說一下。

站在看你履歷的人的角度去思考

這是所有履歷撰寫時候最上位的注意事項,後面很多的履歷共同撰寫注意事項,都是從這個準則去發展的。

寫履歷的意義其實就是行銷你自己,所以前面會說要去思考客群,其實就是站在那個「看你履歷的人」的角度去思考履歷應該要怎麼呈現、哪些錯誤點不要犯。

也因此你必須要清楚地掌握到這個position想要的會是什麼特質的人才,你就要透過履歷裡面去展現出對應的特質,讓他覺得你真的有fit這個position。

另外一個層面,就是呈現出一個「易讀」的履歷,像是不要頁數太多、字不要太小等等,這個我會在後續的部分說明。

應徵不同職缺就要寫不同履歷

這就會反應前面說的,不同職缺對於人才的需求是不相同的,希望從履歷裡面看到的內容也會不相同。

因此可想而知,是絕對不可能用同一份履歷打遍所有的職缺。

如果一份履歷他可以符合所有客群的需求,那就代表他無法打動任何一個客群。

但也不一定需要在履歷上面直接寫,這份履歷是要應徵甚麼樣的position,這個是朋朋提醒過我的事情。

很有可能公司內部不同的team看到你的履歷會對你有興趣,但如果你的履歷直接寫特定的position,就會直接斷送自己的可能性了。

以我自己應徵IQVIA這份工作的經驗,我當時只有觀察到Real world team的人普遍都是跨領域居多,需要很好的邏輯善於講故事跟溝通,並且要有一定程度的創新思維。

平常聽朋友聊工作的時候,我覺得他們很瘋很有趣XD,所以後來我就很大方的在履歷裡面去呈現我所有的跨領域知識。

一般來說我在寫履歷的時候,為了避免被說「不專精於特定領域」「沒有定性」,所以會隱藏50%以上在做的事情,只寫想要應徵的工作相關的內容。

後來被欣賞的部分也是跨領域的特質,讓我自己真心覺得這份工作高機率就是命定適合我的工作。

不過因為我沒有料想到,後來履歷跑到SAS programmer team那邊,也因此我本來的履歷並沒有在上面附上Github來展現一些我寫的SAS code,這是有點可惜的地方。

頁數和字體的大小、行距

一般HR或是你未來的主管其實時間都很有限,所以強烈建議履歷的內容不要超過3頁的A4。

也因為這樣,所以在字體的大小上面,除了標示「自己的名字」的字體可以大一點之外,其他的字體我最大都不超過12號字,甚至有用到8號字體的。

在我前面所附的英文履歷中,我大多數的字體都是用10號字,只有名字的部分是用28號字。中文履歷的話名字的部分也是只有20號字,其他的多數都是10號字以下。

「這樣的字不會太小嗎?」你可能會問。

我自己覺得,多數的履歷現在都是要求線上投遞了,在有電子檔且是用PPT轉成pdf的情況下,多數的HR和主管在看履歷的時候都是直接用電子檔和裝置來看,鮮少印出來。

如果字體太小真的看不清楚的話,其實他放大就好了。

而因為是電子編輯的履歷,因此就算被放大觀看也不會有解析度的問題,真的不需要為了讓人可以看清楚,所以就把字用16號字或是18號字之類的。

因為字體放大而造成頁數很多,反倒會讓人覺得很煩燥。

也因此行距的部分,我覺得適度就可以了。

因為我自己是用PPT排版,並且把每一行都分開來排位子,所以沒有行距的問題。

如果有使用word來撰寫履歷的人,我可能會建議行距大概用個1.15或是1.25就好,千萬不要用到2倍行距或是3倍行距這種,也會使人非常煩躁。

善用圖表、階層來講好一個故事

如果真的要說,有什麼特質是所有工作都必須的,那我覺得無疑就是有條理的思考脈絡以及有邏輯的陳述方式。

而如何能夠在履歷裡面呈現出這些事情,我自己覺得可以透過各類型的圖表、階層撰寫履歷來達到這個效果。

像是可以在學經歷的地方使用時間軸去呈現,或是在不同技能領域知識的時候使用各種關聯圖來增加可讀性。

或是用不同的字體大小、粗細甚至是斜體來展現標題與內文之間的差異,除了可以增進排版的美觀以外,還可以更進一步的讓看得人清楚抓到重點。

雖然說傳統的表格欄位其實也可以達到這樣的效果,但我自己覺得如果只是填像是「大學:國立台灣大學」、「畢業時間:XX年」其實非常醜。

因此如果可以避免使用到表格的,我就會盡量避免,但如果無法避免的話,我會試著把表格的框線拿掉或是設計一下格式,讓表格看起來較美觀。

以word來說,上面的表格是一種很醜的呈現,下面的是相對來說比較好的呈現

後面我會在中文履歷的部分,以我自己的履歷去細講這個部分可以怎麼做到。

不要畫重點

這也是我會在學生做備審資料的時候千叮嚀萬叮嚀的事情。

之前在看別人的履歷時,還是會看到有求職者會想要在履歷上面針對特定的文字畫重點,像是用粗體、底線、甚至是用不同顏色、大小去呈現覺得重要的資訊。

做這件事情除了會讓履歷的排版變得醜爆以外,也會讓看的人覺得十分不耐,而且一個人的特質如果真的是會認真看履歷的主管,從履歷文字資訊所呈現出來的學經歷就能看出了,也無須你畫重點提醒他要看這個。

而如果一份工作需要你這樣畫重點才可以讓對方找到想看的資訊,你確定你真的會想要這樣的工作跟主管嗎?

不需要附上照片去證明自己

做了某件事情以後有沒有得到對應的能力,如果對方真的想要的話,其實在個別面試的時候就可以看出來了,所以真的不需要特意附上照片或是影本來證明自己。

有些人會把履歷當成是升學的備審資料在做,這個想法有點道理,但是在這個部分是完全不相同的。

備審資料會需要放上照片,多數並不是為了要證明自己真的有做過些甚麼事情,正是因為自己的人生經歷太少,所以需要拿一些圖片來排版充版面。

但是在履歷上,都已經畢業出社會了,在限制一定頁數的情況下實在不宜再拿照片來充版面。

如果仍然需要這個情況的話,我會寧可你乾脆減少頁面就好,不需要為了放上照片擴張頁面。

履歷上面的照片選擇要素和處理

履歷上面的照片盡量選擇純色的背景、半身照。

拍照的時候可以套裝或是西裝,女生的話可以建議上點妝看起來氣色會好一些。

如果沒有專業攝影的照片,也可以考慮去另外拍證件照來使用,切記不要用一般的生活照,這個看起來會非常不專業。

另外照片的部分我都會放在履歷的左上角,並且使用圓形的遮罩讓他變成圓形圖案來處理,而不會直接放上本來的方形邊框,圓形的遮罩會讓照片看起來比較活潑。

其餘資訊請放在附件並用適當方法呈現

這會根據應徵不同領域的工作而有不同的做法,除非對方有要求要以紙本作品集的方式呈現,否則多數的履歷都是盡量以較少的頁數呈現最多的資訊。

我自己因為是屬於業餘的文字工作者,所以多數的作品和專業內容,都是以文字的方式呈現,少部分才會有圖,因此我都是把相關的內容直接塞在個人網站裡面,然後提供QRcode。

而這些內容當然也不可能都印出來作為紙本呈現,這樣履歷也太讓人負擔了,而且對方也不一定想要看全部的內容。

因此選擇適當的平台跟方式去呈現,這是很必要的。

而且呈現的方式是否是特定領域內大家慣用的方法,也是一種展現「是不是自己人」的一種途徑。

像是我之前有應徵數位行銷相關的工作時,我就直接附上了我個人網站的QRcode、自媒體的IG還有FB粉專等等。

如果是偏向前端網頁架設的話,我有同時附上了我的Codepen以及Github,還有之前網站的作品集連結。

而這些東西其實都是「沒有看沒關係但如果有興趣的話可以讓對方看」的資料們,我都會建議在履歷裡面直接提供QRcode可以連結就好,不需要全部都印出來變成紙本。

當然就像我前面說的,如果對方有要求紙本作品集的話,當然就是必須要印出來。

只是如果是這個情況,我會建議可以使用Indesign去做排版再列印成冊,會看起來更美觀。

中文履歷的撰寫技巧

接下來的內容我會比較針對在中文履歷的部分去進一步做說明。

在投IQVIA的工作之前,我自己完全沒有想過我會去外商公司,所以對於英文履歷跟中文履歷的差異其實完全不了解。

所有的履歷也都只有中文履歷,並沒有英文履歷。

但後來因為面試的主管是外國人,所以強迫自己去了解了一下中文履歷跟英文履歷客群還有需要呈現的內容,因此有大致上區分成不同的內容呈現。

中文履歷因為對應到的就是亞洲的主管,因此對於我頻繁跨領域這件事情很高機率會抱持「是不是不專精」「是不是沒定性」的想法,所以對於職涯安排跟規劃我需要多做一點解釋。

所以中文履歷呈現出來的資訊是較為詳細的。

排版的考量要素

中文履歷上面因為絕大多數都是中文字,而中文字其實又有一定的複雜程度,所以在版型的選擇上我盡量以幾何圖形為主,不要有太多複雜而且花俏的背景圖案在後面。

而因為中文履歷在我自己的定位是想要呈現相當多的內容,所以到後面我也把幾何圖形的裝飾省去,只有留下標題字的背景,或是一些矩形當作背景色來區別內容。

字型的選擇

字體的選擇會根據你的履歷想要呈現出來的風格而有所不同。

中文履歷因為希望能介紹我跨領域的原因還有安排,是屬於讓人會覺得比較煩躁的部分,因此在配色跟字體的選擇上我都希望可以是活潑的感覺。

所以整個中文履歷我使用的就是華康系列的「圓體」。

我自己是覺得標楷體還有新細明體真的有點醜,因此如果想要稍微正式一點的風格,但是又不考慮付費字體的話,我會推薦可以使用微軟正黑體這類的字體。

而我自己在因緣際會之下,趁著還有學生身分的時候購買了凝書體,因此如果是想要呈現正式的感覺,我會選擇使用「凝書體」作為主要的字體。

基本資料

如果公司沒有特別專屬於丟履歷的Candidate系統的話,履歷上面呈現的基本資料,就是HR可以聯繫你的方式。

因此我都會盡量放在左上角的地方讓人一眼就可以找到。

其中相片跟姓名我也都會盡量往左上角的部分集中,讓人一眼就知道這是誰的履歷。

而基本資料的話,其實只要有提供生日、地址、連絡電話和E-mail就可以了。

之前有看過有些人會提供星座還有血型,如果是星座的話,如果主管真的想要知道他跟你的星座合不合,其實從生日就可以看出來了。

但其實如果真的很想要去看星座合不合,只知道出生日期的太陽星座也是不夠的,還必須要知道出生的時間去打你的星盤,才能完全從星座了解你這個人。

所以星座寫在上面真的是很不必要的資訊,就算你有寫了其實也是不足的資訊,那不如就不要寫了吧?

血型的部分其實也是相同的道理,目前研究對於各血型是否真的就符合他的特質也沒有絕對,所以也是一個履歷上不一定需要出現的資訊。

關於這個部分,請允許我置入行銷一下自己的Podcast有小小聊到這個部分的討論。

【Think or Sink】EP.2-醒醒吧!你沒有妹妹!

學經歷

一般人會把學歷跟經歷分開寫,但因為我自己在求學的過程中也很常會有另外接其他的工作,所以很難直接完全切開去呈現。

所以我用時間軸的方式去呈現他,比較看得清楚脈絡。

其實在丟IQVIA這種CRO公司,不應該把補習班的經歷寫在上面的,但是如果不寫的話就很有可能變成我12年以來都沒有正職工作,很容易會讓人懷疑我是不是毫無工作經驗,都在唸書。

所以雖然毫無關連性,但為了呈現出來我還是有在工作,而且這份工作是算半管理職,我還是有寫上。

而因為他終歸還是一個持續到現在都有的正職,而且是從最早以前開始就有的工作,所以就會變成一定會出現在最明顯的地方。

On board還有特別被台灣地區的主管問了一下現在是不是還有在補習班做Orz,希望之後履歷就可以不再需要這個工作經歷了。

而畢竟是屬於求職用的履歷,所以對於各階段學歷我只有呈現「該階段的重要成就」。

以碩士學歷來說我就只有呈現碩士論文題目和研究的大致內容,如果論文有得獎的話我也會寫在上面。

至於其他修了什麼課之類我就不一定會呈現了,因為我自己也覺得不是很重要,而且縱使我在課堂上的報告很認真做也有不錯的表現,在亞洲地區其實不特別看重這個。

所以課堂的獨立研究被我放到後面的「技能與知識區」中。

用時間軸來呈現的好處就是,可以協助讀者在腦袋中建立你的人生脈絡,清楚知道哪個時間點你做了什麼事情,有什麼成就。

碩士論文如果有發表成文章,或是有連結的部分,我不會把它放在時間軸裡面呈現,而是另外放一個「相關著作」的區域並且提供QRcode,讓有興趣的人可以去參考。

已習得的知識技能與相關成就

會需要多出這個頁面,是因為我自己本身的職涯安排和技能學習非常複雜。

單從學經歷是沒有辦法看出我身上的技能樹,因為我很多的技能跟知識都是另外找地方學習的,無法呈現在我所有的職涯跟學歷上面。

一方面我也想要針對可能會看到我履歷的HR和主管去說明,我並不是毫無定性的亂跨領域,我從頭到尾都是有一個地圖在跨領域。

所以我從公共衛生議題當作中心點出發,分為「發現問題」跟「解決問題」兩個層面,分別開展我的技能樹範圍。

而學習的行銷知識和技術,最早的目的也是為了要推廣相關的知識和技術才去研究的,不論是架站、影片剪輯、SEO技術等等。

啊雖然現在完全不是這樣拿來用的,但也沒辦法這不是我可以控制的XDDDD。

而如果在相對領域可以拿到證照的話,我會盡量拿到證照,所以像是ISO三個系統的證照我都有分別取得45001的主導稽核和各自的內部稽核證照。

為了要呈現我的技能都是環繞在公共衛生的議題上面,所以在不同領域的獨立研究我都還是會寫上,去證明我的確是按照我原本的構想在點技能樹。

像是在法律的部分我也是以職災這個公衛議題來做為獨立研究,生物統計學也是以研究糖尿病的獨立研究為主。

個人網站的架設,最一開始也是為了放ISO 45001的技術文,後來才變成各種文章都有。

所以還是會回到一句話:「你對於你自己人生的學習過程有沒有一定的規劃,會決定你履歷的豐富程度。」

相關著作連結

這邊我就只有放上有投稿的作品,雖然在其他的平台像是泛科學也有投稿,但是我就只會放跟應徵的公司有關的作品。

QRcode對到的就是碩博士論文,或是投稿的期刊頁面。

當然如果看的人想要購買的話我也不反對啦XD,我自己這邊是有準備好原稿電子檔,如果HR或主管有興趣的話,我都可以提供就是。

在一邊寫履歷的時候,我有重新把我這些投稿的文章或是獨立研究重新閱讀一遍,避免在面試的時候可能會被問到相關的問題。

推薦人

我會看我要投的工作是什麼,來決定我要放誰作為推薦人。

這兩位分別是我兩個碩士班的指導老師,其中公衛領域的老師還同時是我大學的導師以及計畫助理的老闆,按照我對於他們的...了解,我覺得他們一定會幫我說好話的XD。

我在投遞履歷的時候不一定會先知會兩位,因為一般來說HR想要聯絡推薦人的時候都會先知會求職者,因此我會等到HR通知的時候我才會去告知兩位推薦人。

我沒有寫自傳

在前面的學經歷跟技能的鋪陳以後,我自己覺得我已經把我整個大學以上的事情交代得差不多了。

從不論是技能樹的點法或是呈現的方式,幾乎把人格特質都交代的差不多了,因此我就沒有在寫任何自傳的部分去說明我自己的人格特質。

當然我也沒有去交代我的家庭、兄弟姊妹之類的,我自己覺得這些資訊在求職上不重要啦。

另外我也想保留一點內容,讓人會想要來面試聊一聊。

英文履歷的撰寫技巧

英文履歷的部分,我自覺外國人對於這種頻繁跨領域的現象或許不會抱有這麼負面的感覺(哪裡來的自信),在詢問朋朋的想法下,我決定英文履歷就從簡,只有交代資訊就好而不像中文履歷一樣解釋這麼多。

因此英文履歷多數都是條列式的呈現,但其實我覺得這才是一般履歷該有的樣子。

所以中文履歷跟英文履歷對於我來說是截然不同的兩種履歷呈現樣子,中文履歷乍看之下還以為是要投社群小編還是新創公司Orz。

英文履歷就是呈現一個「我就把我會的攤給你,你自己找找你想要的資訊看!」。

其實細看的話會發現,中文履歷跟英文履歷的內容其實根本沒有差異,只是呈現的方式不同而已。

但是考量到外國的文化不太相同,所以比起中文履歷我有強化了一些內容。

所以以下只說明跟中文履歷有不同的地方,重複的部分就不再多做說明。

但一些學歷的表達方式還有地址等等,其實他有一定的寫法,所以我都有先去查過自己的學歷怎麼用英文來表達,也偷偷跟朋朋A走了他的英文履歷來觀摩,最後才產出了我自己的履歷。

如果想要投外商公司的話英文履歷很重要,除了面試的時候可以適度展現英文能力,在之後on board時填寫公司內部的系統也可以全部都用複製貼上。

排版和字型

英文的排版我就主要以灰階為主,然後直接找了一個我覺得留白的部分有點多的專業範本。

因為雖然沒有要交代解釋那些細節,但我內容也是滿多的= =,所以沒有辦法弄得太花俏,因此很多幾何圖形我也都拿掉了。

字型的選擇上,本來應該要用比較傳統的Times New Roman,但我後來覺得我都花錢買了凝書體,不用在這個上面很可惜。

所以我就把全部的英文字都用凝書體來呈現。

個人資料

地址一定是要轉成英文的表達,而手機的部分也是要轉成+886,這個是最基本的。

而因為沒有需要像中文履歷那樣去呈現自己的技能樹,但是學經歷又很難看出自己所有的技能,因此在個人資料的部分我額外增加Language跟Skills。

然後把我所有會的技能全部都寫上,並且在下面用括號表示細節。

自傳(Profile)

因為英文履歷沒有脈絡的呈現,不一定可以看出個人特質,所以我在英文履歷裡面額外增加了Profile的區域。

選了我最喜歡而且奉為人生準則的一句話-紅皇后假說的原文當作開頭,並且簡單說明自己的跨領域想法。

這種人生信奉的一句話或是座右銘,我後來發現在外國人這邊是很受用的,而且會做為了解一個人的關鍵問題。

像我在on board後填寫的HR作業裡面,就有類似這樣的問題,所以強烈建議在寫英文履歷的時候一定要寫上。

學歷(Education)

因為沒有亂七八糟的工作經歷穿插,學歷這邊就是很簡單的時間軸呈現。

我自己花了不少時間在查怎麼把我的學校跟學位都轉成英文,也是增進了一些小知識XD。

我朋朋的履歷裡面有每一個學歷的GPA,但是我在投履歷的時候因為那個時候有點趕,我還來不及去申請到每個階段的成績單來計算,因此我就沒有放上去了Orz。

如果有時間的話會建議一定要放。

相關著作(Publications)

這裡我就只有放有投稿在期刊上面的文章而已,英文的期刊和文章我就不會特別標明,中文的部分就會有。

證照(Certification)

這邊就是很條列式的把我所有的證照寫出來,以及所有的證照編號、發的時間。

如果考慮到後面On board可能要填的資料,我這邊會建議要把發證的單位也寫出來,到期日也要寫出來會更好一點。

經歷(Employment history)

這邊我就承認我只是把中文的內容翻成英文而已,包含每個經歷的職稱、重要的成就以及工作內容。

我是從時間舊的排到最新的,但我後來想想其實應該要從最新的排到最舊的會是比較好一點的,這個部分讀者可以自己想一下怎麼呈現會是比較好。

在敘述成就和工作內容的時候,我一度很猶豫主詞到底要用什麼。

後來決定用第三人稱的方式來描述,都使用自己的英文名字,很像是在陳述一個別人的故事那種感覺去寫。

實習經驗(Internships)

本來想說時間久遠應該不用放,但想了一想畢竟是有在公家單位實習過,稍微可以展現一下我能夠處理跟公家機關的往來,對於CRO公司來說可能會有加分的效果。

縱使已經是10幾年前的事情了,我還是有放上來XDDD。

而在實習時所產出的文章跟研究,我就都把它順道放在這裡。

獨立研究(Independent Research)

因為外國特別重視課堂上面的獨立研究,所以我特別把每一堂課後來有產出的文章和研究內容特別放在這裡。

同時也有標註是哪一堂課、哪一所學校。

本來有想要說明一下每一個獨立研究的內容是在做什麼,但寫完了以後會變成直接爆到第4頁,同一個區域會有跨在兩個不同頁面的問題很阿紮,我就把內容都刪掉了。

結語

IQVIA是我的第一間業界CRO公司,同時也是我第一個很正式投過履歷的公司。

我自己覺得在後續的面試過程中可以這麼順利,很高的可能性是因為履歷內容很不錯,所以把我整個寫履歷的心得分享在這裡,提供給為了履歷怎麼寫而感覺到非常困擾的讀者們。

當然產業百百種,我今天分享的履歷內容很可能只有適用於特定的行業,並不能作為一個放諸四海皆準的標準。

對於不同的行業還是要做適度的調整,才能增加自己可以得到好offer的機會。

投履歷和面試這些事情,我一直都覺得跟找適合自己的伴侶是一樣的,不只是人才要找好公司,公司也會希望可以找到很適合自己的人才,這是一個雙方的事情。

而履歷是一個初步可以讓公司了解你的方法,而面試也是看雙方適不適合彼此,未來能不能合作愉快。

如果沒有辦法在履歷就呈現出「讓人好想找你聊天」的樣貌,也很高機率的連面試的機會都得不到。

而沒有得到面試機會或是面試到最後沒有得到offer,其實都不代表你不好,就只是你跟公司並不適合而已。

怎麼說著說著就跟感情很像??

總之,希望這篇文可以幫助到需要幫助的人,讀者都能得到適合自己的工作。

非常感謝您閱讀我的文章!您的支持和鼓勵是我不斷創作的動力。如果我的文章為您帶來了一些啟發或幫助,希望您可以透過以上贊助連結來支持我,讓我能夠繼續分享更多有價值的內容。不管金額大小,我都非常感激。謝謝您的支持和陪伴,期待和您繼續分享更多美好或實用的故事和經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