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家小傳系列】 只要學好哲學,就什麼都能學的亞里斯多德

發布日期:2022/04/14
亞里斯多德的雕像

亞里斯多德(Aristotélēs,公元前384年-公元前322年3月7日),為希臘的哲學家,與其老師柏拉圖以及其師祖蘇格拉底並稱為「希臘三哲人」。

雖然身為哲學家,亞里斯多德在各個領域都有相當多的著作(在西方以前時代,哲學家跟科學家是不分開的),包含形上學、物理學、生物學、音樂甚至是政治學。

亞里斯多德所有的著作加起來,可以說幾乎成就了整個古希臘時期的百科全書,在當時甚至有人認為,亞里斯多德是在那個時代裡最後精通所有學科與智慧的人。而其著作對於西方的科學發展以及思想發展都有深遠的影響。

出身

在公元前384年時,亞里斯多德出生於希臘北方的史塔吉拉城,而在當時亞里斯多德的父親是馬其頓國王的御醫,因此家境超有錢,能夠受到良好的教育。

求學

在18歲的時候,亞里斯多德便被送到了柏拉圖的學院學習,並且接受柏拉圖的教育。

亞里斯多德本人非常聰明反應很快,不過卻在許多重要的學術觀點上都與老師柏拉圖衝突,甚至常常跟柏拉圖爭論到讓老師啞口無言。

尤其是在本體論,即「這個世界最基本的存在」的部分,兩人的看法是完全分歧的。

柏拉圖主張的是「唯心論」,所有的事物都是先有概念才有他的形象;但亞里斯多德則是主張「唯物論」,認為所有的事物都是先有其形體,接著才會在腦海中形成該物體的意識。

以「椅子」為例,「唯心論」本身主張的概念是「先有椅子的概念,才會有椅子的產生」;但「唯物論」的主張則是「先有椅子的存在,才會有椅子這個事物的想法」。

也因為亞里斯多德常常會跟老師吵架,於是就有一句他本人的名言:「吾愛吾師,但是我更愛真理。」。

不過說是這樣說,其實亞里斯多德在很多沒有辦法解釋的現象上,還是常常會把柏拉圖的唯心論搬出來解釋,因此也常常在唯心論還有唯物論中搖擺不定。

教職與研究

柏拉圖死後,西元342年,亞里斯多德應馬其頓國王菲力普二世的邀請,到宮廷裡擔任當時年僅14歲的王子的老師。而這位王子就是後來繼承王位的亞歷山大大帝。

而在亞歷山大繼承王位過後,亞里斯多德則繼續回到雅典辦學,教書之餘撰寫大量科學、哲學以及政治學等著作。

說到這裡,亞里斯多德有幾個非常有名的理論,可以特別提一下。

首先對於物質的組成,亞里斯多德提出了「五原素說」,亞里斯多德認為,宇宙的中央就是地球,地球上的物質,是由四種「原素」所組成,它們分別是泥土(Earth)、空氣 (Air)、火 (Fire) 和水 (Water);而第五原素則是組成各種天體神聖的「以太(ether)」。

而在物理學上,對於物體的自由落體,亞里斯多德則是認為「重量比較重的物體下墜的速度,會比輕的物體還要快。」,然而這個理論卻在伽利略的自由落體實驗中被推翻了。這個部分的進一步說明可以參照筆者於「【科學家小傳系列】 伽利略的生平與自由落體」一文中的說明與介紹。

而對於正在運動中的物體,則提出「凡是運動著的物體,一定有推動者在推著它運動」,但是對於原本就在移動的物體,實在沒有辦法無止盡的回推他本來的施力者,因此在中古世紀的基督教認為,所謂的「第一推動者」就是上帝。

也因此使得亞里斯多德的學問和中古世紀的宗教密切的結合,更鞏固了其牢不可破的地位。但是其實這個理論大家也知道,最後是被牛頓所推翻了。但也因為亞里斯多德的學問緊密的和宗教結合,也造成當時伽利略要推翻亞里斯多德自由落體的假設時,也是被眾人譏笑花了很大一番功夫哩!

結語

從上述幾個亞里斯多德的理論,我們可以知道說在物理跟化學上,其實亞里斯多德很多的理論都是不正確的,甚至從現在的角度來看是非常荒唐的。

但是不可否認的是,在當時測量並不準確,甚至很多東西都還未知的情況下,亞里斯多德提出的這些想法跟概念是非常可貴的(欸!你想想看換作是你在當時可以想到這麼多嗎XD)。

除了物理與化學上的成就之外,亞里斯多德在哲學以及政治學上所提出的概念與想法,都深深的影響了後續西方文明的發展。因此雖然他的學問在科學發展史上都被當作反面的角色,但不可否認亞里斯多德的想法還有概念,對於往後西方的文明發展,都有著極大的貢獻。

參考文獻

維基百科-亞里斯多德,URL: http://zh.wikipedia.org/wiki/%E4%BA%9A%E9%87%8C%E6%96%AF%E5%A4%9A%E5%BE%B7

科學名人堂-亞里斯多德,URL:http://www.bud.org.tw/museum/s_star19.htm

亞里斯多德,URL:http://163.20.156.1/~97st10/newfile_13.html

非常感謝您閱讀我的文章!您的支持和鼓勵是我不斷創作的動力。如果我的文章為您帶來了一些啟發或幫助,希望您可以透過以上贊助連結來支持我,讓我能夠繼續分享更多有價值的內容。不管金額大小,我都非常感激。謝謝您的支持和陪伴,期待和您繼續分享更多美好或實用的故事和經驗: )。